《国际循环》:本次大会的议题是关于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控烟工作取得哪些进展?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王宁夫教授:在这次会议中,中国控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控烟工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推广经验。她指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生效运行,修订了相关法规,成立了各大控烟履约部际协调机构,部分省会城市制订并颁布地方性公共场所禁烟法规,创建无烟医院活动在全国展开,部分城市积极开展控烟项目试点,同时加强媒体宣传,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控烟工作。 《国际循环》:您认为吸烟患者在戒烟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作为医生改如何去帮助患者戒烟? 王宁夫教授:我认为吸烟患者在戒烟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毅力不够。戒烟需要坚强的毅力,但这种毅力只靠主观的戒烟愿望是很难建立起来的,往往需要一定客观上的压力或外界因素影响。比如说:一名吸烟多年的烟民,一直有戒烟的愿望,但是反复多次戒烟都以失败告终。某一天,该患者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这种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强烈的客观压力,给病人心理上深深的震动,促使病人建立起重新戒烟的毅力,并且在戒烟过程中不断坚持,最终成功戒烟。但是,我们让每一个患者都等到吸烟严重危害到健康时才去劝解戒烟,让吸烟成瘾的患者尽早下定决心彻底戒烟才是我们医生应尽的责任。 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已经把香烟依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既然这是一种疾病,那么身为医生就有职责为患者诊疗,医院也有责任为想戒烟的患者提供医疗援助。医学援助包括帮助患者在戒烟过程中保持坚强的毅力,提供有效和安全的扶助戒烟手段,使患者能科学地坚持不懈地将烟瘾戒断。目前全国一些大医院早已经开展了戒烟门诊的工作,主要目的就是帮助那些有戒烟欲望而又缺乏坚强毅力的患者完成戒烟的艰巨任务。有资料表明,通过戒烟门诊,戒烟成功率会提高3—4倍。 《国际循环》:众所周之,吸烟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那么这个现象后面的本质是什么? 王宁夫教授:吸烟增加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吸烟已经成为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表明,吸烟是冠状动脉痉挛(CAS)的重要危险因素,能使CAS风险增加3-4倍。吸烟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烟草中的有毒物质可诱导炎症发生、促使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内皮细胞受损,最终导致高血压、心肌梗死等疾病发生或加速其进展。有研究证实,戒烟能发挥事半功倍的强效心血管干预作用。 《国际循环》:控烟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怎样的意义? 王宁夫教授: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生率及死亡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疾病预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如今心血管疾病防控策略正转向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尤其强调控烟。在众多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吸烟被证实是唯一可控因素。戒烟1年能使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50%,吸烟者戒烟15年能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至正常人水平。因此,戒烟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际循环》:吸烟作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最重要的可控因素,却在中国未能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您认为原因有哪些?该如何改变这一局面? 王宁夫教授:很多烟民明知吸烟有害,但烟瘾却让人无法自拔,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在向患者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同时,自身又在抽烟,我认为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广大烟民对吸烟的危害没有直接深刻的认识,因为吸烟的危害是长期慢性积累的结果,可能要20年、30年或更久才会出现身体的疾病症状,吸烟者很少把吸烟的危害和自己联系起来,除非这种危害确实已经发生在自己身上;其次,吸烟具有成瘾性和烟草依赖症状,会给吸烟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放松和欣快感,但烟草依赖危害于无形,致害于长远,可导致多系统损害,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需要反复的、不断的干预,这也是导致戒烟成效不显著的因素之一;同时吸烟又是一种社会行为,影响人们戒烟的社会因素太多,比如:社交活动、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医务人员吸烟在社会上也起到一个非常不好的反面作用。我国缺乏一个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规定,很多患者觉得吸烟是个人的行为,并不认为是医学问题,不懂得寻求医生帮助,更不知道戒烟门诊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戒烟、控烟的社会宣传,从医务人员自身做起拒绝吸烟,同时给予吸烟患者医学援助,让更多的吸烟患者得益于戒烟门诊。 《国际循环》: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帮助患者戒烟的策略有哪些? 王宁夫教授:目前帮助吸烟患者戒烟的策略有如下三点: 1)强化吸烟有害戒烟有益的宣传力度,让患者确实深刻了解到吸烟的危害,让广大烟民知道戒烟门诊,了解戒烟门诊的功能,主动向医生寻求医学帮助,发挥戒烟门诊的社会作用。同时,通过医学检测手段,去发现潜在的或已经存在的对健康有害的因素,在进一步恶化之前,运用医学手段积极干预。 2) 积极实施控烟!并非所有的戒烟者都能成功戒烟,让所有吸烟者都能戒烟是目前无法实现的目标,所以,控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控烟就是指减少吸烟的数量,纠正不良的吸烟习惯和改变不良的吸烟方式。减少每日吸烟的支数,直接减少吸烟的危害;改变不良的吸烟习惯主要指的是不要在凌晨吸烟,也尽量避免在上午吸烟,因为凌晨和上午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时段,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空腹吸烟会使尼古丁和焦油严重刺激胃粘膜,这应避免;改变不良的吸烟方式主要是避免在室内吸烟,特别是不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吸烟,比如在卫生间内、电梯内和汽车内吸烟,既抽了一手烟又抽了二手烟,危害更大! 3)给予戒烟患者积极的医学援助:目前全国各大、中型医疗机构开设的戒烟门诊已有近40家,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社会上戒烟工作的需求。戒烟门诊靠药物治疗及心理辅导等多角度来帮助吸烟患者完成戒烟过程 《国际循环》:戒烟过程中常常发生患者复吸的情况,对此您有何建议?改如何调整这部份患者的戒烟策略? 王宁夫教授:长期吸烟者形成了对尼古丁的依赖,所以一旦戒烟,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表现为头痛、烦躁、疲倦、失眠、焦虑甚至坐立不安等,这些表现与毒品的戒断症状多少有些相似,会导致戒烟的失败。据统计,戒烟不成功率达到50-70%,戒断一个月以上又复吸的达到29%,所以仅靠患者自己的毅力去戒掉香烟是很难成功的。对这些复吸的患者应该给予更多的医学援助,尽量采用辅助戒烟的方法为好。在戒烟过程中,要注重综合运用心理咨询、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结合,同时,除了医生,家人对患者能否戒烟成功也非常关键,患者在戒烟的过程中,家人要监督好患者的抽烟情况,多给戒烟者一些鼓励和支持也是很有帮助的。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因素也很重要,戒烟期间尽量避免参加聚会、打牌等社会活动,也尽量避免吸二手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